編輯嚴選
二十大後的習天下,可預期的未來十年

2022/10/24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習近平不只已經創紀錄第三任期,二十大後習近平擺上常委的人選都已超過六十歲,換句話說下屆不會有接班能做兩屆還低於七十歲的人選,習近平至少將在2027再掌權五年。
鄧小平後留下的慣例,管經濟的二把手國務院總理,都會有國務院副總理資歷,但習打破的另一個傳統,是直接拉拔舊部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空降上任國務院總理要讓其貫徹習的意志,原本共青團派(汪洋、李克強為首,相對支持改革開放市場派)還有曾被看好胡錦濤欲指定隔代接班的胡春華年紀不到60歲,但這次連常委都排不進去,在政治鬥爭中團派被習近平全部殲滅,這給了市場的訊號是,未來就是習的意志高於一切,不會有其他反對制衡的聲音。
即便李強過去的資歷都在沿海富裕省份,浙江、江蘇、上海,也被視為相對親商的領導者,就是他任內成功招商Musk落腳上海並全力助其建廠,但從上海疫情防控急轉彎來看,李強更被看重的是對習的忠誠並在關鍵時刻完全服膺習的意志,才會原本不想全面封城最後還是轉彎接受動態清零。原本上海防疫混濫造成的民怨被認為可能會影響其仕途,但事實上李強因為跟對老闆依舊能高升國務院總理,也顯示習現在的權勢達到毛澤東以來的頂峰。
習近平的民族復興中國夢,強調的重點是要更重視中國經濟的安全而非市場派實用主義,國家安全的議程高於經濟發展,安全的領域包含了為各種形式的對美戰爭做好準備,包含資訊戰、科技戰、金融戰、資源與經濟戰。

中美博弈的前景不容樂觀

習近平在權力持續達到頂峰的狀態下,市場派的潰敗顯示的是,習近平對於美國的強硬態度,不會因為美國加大的制裁壓力而放軟。
習近平和美國領導者追求的是同樣的事,降低對對方的依賴。要完全脫鉤不可能,但是在關鍵的設施和高科技戰略技術上,會持續朝脫鉤的方向前進,設法在最大程度上能達到自給自足。
習近平會不計經濟代價的投入扶植自主研發的尖端技術,尤其是半導體產業、航太這種與軍工和電信,以及能源這種國家安全高度相關的產業,並且加強自身的數據安全(要求海外上市企業要防止基建大數據敏感資料外流,中國資料境內儲存等)。習近平也強調自主的生物醫藥產業,這可能也是堅持不進口西方COVID疫苗的原因,不技術轉移就不給進。
而從美國端來說,由川普發起對抗中國的貿易戰,在拜登時期以科技戰加劇對抗,在未來確定會仍會是習近平掌權的十年。美國共和與民主兩黨難得有共識的點就在於與中國的對抗,原本是要設法消除非關稅障礙與不公平競爭,但現在越來越要在國力上盡最大努力限制中國發展,使其無法在制度之爭中取得勝利。這場對抗在未來都會是國際經濟發展的主軸與風險之所在,未來更多會是競爭與衝突大於合作。
中國運用一帶一路的經濟合作在新興市場與歐洲擴張影響力,歐陸與東南亞基本上不希望選邊站,即便知道中國明顯在意識形態上是與歐盟價值不相符,但德國由於出口與製造都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德商在中國的利益使其也不可能與之翻臉。
而中國與台灣因為政治風險提高後,更多供應鏈會轉移到東南亞越南和印度作為生產製造基地,是中美衝突中的主要受惠者。

脱虛入實以發展高端製造為核心

私營網路企業的影響力是習近平想要管控的重點之一,當年馬雲叫板金融監管單位,被視為過於自我膨脹僭越,受到了上層政治機構的嚴厲敲打。
對習來說國家的大戰略發展方向重點產業應該是硬體製造實業,而不該是網路虛擬經濟和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這是選擇偏重製造的「德國模式」而非金融與資訊服務業為主的美國模式。在這種國家重商主義下,能夠提升高階製造才能提升綜合國力與美國一爭高下。
商業能否為政治服務與遵從習的價值觀是關鍵,不搞西方放任自由市場經濟那套。因此會有更多對於網路公司經營方向的政府指引和管制,限制網路公司私營企業過度擴張影響力。

共同富裕是對抗西方自由主義的大旗

習近平可能打從心裡相信馬列主義(或至少表現出個人的價值信仰),習最重要的文膽與統治理論家是被戲稱為「國師」的王滬寧,他認為西方的個人主義與自由市場的模式正在因貧富差距和內部衝突中衰落,而東方集體主義和威權領導,會證明更有效的提升社會的「進步」,也為習近平提出的共同富裕和長期威權統治提供理論支撐。也因此在制度上的競爭展現強於西方的優越性,會是習想要做到的樣板。即便他所定義的成功不見得會和大多數人利益相符。
「共同富裕」是習近平欲與西方資本主義一較高下的主軸之一,運用國家的力量要求高收入的個人和企業將盈餘回報社會。被稱為是「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就是勞動工資和投資收入、再分配是稅收和公共服務與社保財政支出,第三次分配針對高收入人和企業以募捐和資助公益等形式補充)。
而大型的網路企業從阿里巴巴、拼多多、騰訊都已經響應將利潤投入至慈善事業。騰訊和阿里巴巴都捐了一千億人民幣響應。換句話說超高額的利潤(無論是從房地產炒房而來、娛樂業超高的明星薪水or灰色收入、或是網路業的壟斷)嚴重點來說是一種罪惡的存在,企業需要做的已經不只是最大化股東利益,而是要花錢買更多贖罪券做保命符,當越多企業活動的資金投入非主業的慈善活動,可能就會損害到股東的利益,而這正是習思想的核心,更注重全社會的「共同富裕」,降低個人和企業能夠獲取過多的超額利潤以及「超額影響力」。
二十大的報告指出要加大稅收和社會保障,規範收入分配與財富累積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以及取締非法收入。就是要用各種手段來壓抑富人財富成長降低貧富差距。

動態清零,集權統治優越性的樣板

對新冠疫情的「動態清零」則是習近平認為顯示中國管治模式的優越性,是制度優越性的表徵之一,想要表現共產黨更關心百姓人命,用高度管制的集體主義犧牲經濟的方式來壓制疫情,若單拿因新冠疫情死亡人數來說,自然是遠勝撤除管制的所有其他國家。同時高舉疫情控制的大旗時,也更能提高對社會基層的掌控度。
在習的掌控之下,要不要改變政策也都只在他的一念之間,這是最高領導人的權力與責任,也是他價值取捨的判斷。而已經將動態清零捧到這麼高的境界,要轉向會需要很大幅度的敘事轉變,這對習來說可能不是他所希望被質疑決定或權威的地方,也因此很大的可能是會持續高度的管制,並隨時間過去微幅的放鬆管制的範圍和強度。但是大方向是不會轉彎。

意識形態的戰爭

意識形態的戰爭,對習近平來說他有一套自己的保守價值觀要維護,因此有很明顯的家父長對錯標準。小孩不能玩太久遊戲因此要以國家力量限制網路遊戲時間,男生就應該要血性戰狼有男子氣概,不能搞得像韓星男團那樣陰柔,因此所有頂流小鮮肉都跑去拍主旋律愛國電影。當然對於同志之類的多元價值則是一律封殺。
對於影視作品文化宣傳強調愛國(黨)主義,且有明確與狹隘的善惡是非觀不能離經叛道。西方強調多元自主,中國則強調集體共同價值觀,犧牲小我完成共同更大目標,並要服從權威。這些都是為了要防止人民被西方價值給洗腦,對愛國信仰鬆動,每個人都要為了民族偉大復興與祖國繁榮而努力奮發,對抗西方勢力的陰謀入侵。這類的對內宣傳戰有助於凝聚敵我意識,在無論任何議題譴責都可以套上「責任全在美方」。

對台灣的戰爭準備

由於習近平已經全面在黨內掌權無制肘的力量,大部分的分析都不懷疑其設法在任期內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當然台灣也可以作為習近平執政未完成的功業,使其能更有理由無限期連任下去,畢竟對習來說越早對台灣發動戰爭也不見得有好處,若像俄國一樣打得難看反而會動搖統治基礎。
中國未來五到十年必定都會積極準備戰爭,這是無庸置疑的,因為習過去的經歷已經證明,他願意犧牲經濟來換取他認為更重要的東西。但戰爭永遠是講究成本的,所需成本越高越不容易打起來。他最希望的當然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用嚇的就能以超低成本贏,當然就是秀肌肉嚇死對方,逼對方上談判桌。
對中國來說最好的劇本,是能夠不用作戰就讓對方投降。中國會設法在經濟與軍事上更強力的對台灣施壓,讓台灣自己感受到對方的急迫感以及動武的可能。而中國真正的對手則一直都是美國,他也不想要直接與第一大的軍事強國起直接的軍事衝突,但這就像普丁入侵烏克蘭一樣,有時是決定在獨裁者個人的意志而非絕對理性地權衡。或是對情勢的誤判覺得攻下來太容易就輕啟戰端。

武統民意沸騰?

至於認為中國民意風向很重要所以想要盡快武統的人,基本上沒有意識到,中國所謂的民意其實就是黨意,只有黨允許的聲音才出得來造得起聲勢,所以不是民意驅使黨意,而是黨希望塑造怎樣的輿論環境他就會點火讓他燒起來,而黨的聲音就是習近平的聲音。
這也是為什麼在俄烏開戰以來,中國網路輿論其實主要是導向支持俄國入侵,官媒也都在轉發俄國方的宣傳,支持烏克蘭的人說話反而有可能被封號。這是體現出宣傳機構作出的輿論選擇,塑造讓人民覺得俄國侵略有其正當性。
鷹派抬頭是習意志更有效貫徹的結果,不是外部環境所驅使。讓人感覺現在中國是全民戰狼小粉紅,這也是習希望攪動的民族主義大旗來鞏固自己的政權延續合法性,同時有助於壓制國內的任何反對聲音,並且在更縝密的科技監控環境下,讓反對勢力沒有聚集的空間,不管是黨內或民間都是如此。
習現在覺得自己完全沒有需要讓步的空間,隨著國力和軍備的上升,會越來越覺得沒有必要讓步,就像對香港的管治一樣,無論民眾有什麼要求,自己的決策一硬到底就完事,不服就抓到你服。台灣其實選擇的空間也不多,你只能盡力提升自己在科技、經濟的影響力以及軍事上的防衛準備,畢竟台灣人普遍無法接受香港現在近乎一國一制的模式。
但不要小看習的意志,他和普丁類似的地方是有很強烈的民族主義執念情結,希望恢復大中華(俄)榮光,這樣的信仰是有可能導致其越到執政後期越有希望解決問題的急迫感,而不顧所需付出的代價,只要這個代價不會動搖共產黨的統治即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每天閱讀大量資訊的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為你介紹最新的國際財經、政治與科技趨勢潮流和商業分析,從資本市場國際股市切入,介紹與分析影響世界的巨無霸公司,以及哪些成長飛速的新創與高成長公司,正在悄悄改變世界。適合想獲取最新世界不同產業趨勢與經濟變化相關資訊的好學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